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逊克知青的博客

回忆过去、过好当下、交流信息、增进友谊

 
 
 

日志

 
 
关于我

上世纪的那场上山下乡大潮,将我们从黄浦江畔推到了黑龙江边。从此散乱分布在逊克9个公社和极少部分县直属企业中的4986名上海知青,开始了一段难忘的人生旅程。四十多年来,我们同中国所有的知青一样,经历了下乡——返城——退休的时空跨越。如今,已入花甲之年的我们,渐次进入或即将开始进入一段新的人生里程。我们将借助博客这一载体,客观回顾当年知青经历,真实反映后知青时代的精神文化生活,交流旅游养生等方面信息,努力打造逊克知青的交流平台和精神家园。

重返宁家屯  

2014-08-04 12:34:43|  分类: 黑土情缘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2014年08月04日 - 逊克知青 - 逊克知青的博客

 

重返宁家屯

居筱英

200689,我们一行15人(顾宝辅、丁林英、王国庆、王素琴、苏政令、包惠民、王正光、居筱英、喻祥光、喻祥光的妻子陈秀英、姚丽娟、姚丽娟的女儿苏玫、杨佰荣、张佩敏、还有王国庆同事小方)终于把我们多年来想回黑土地看看的心愿付诸实施。

坐在北上的火车里思绪万千,记得刚下乡时,我们都只有178岁,那是19703月。真所谓“少年不知愁滋味”第一次离开家、离开父母,没了父母的唠叨,天高皇帝远,有一种可以自由放飞从此不被束缚的好心情。全然不知前进的路有多坎坷,即将到来的磨难、艰辛,又该如何面对!

时隔36年,这一次我们是去寻我们的“青春记忆”,迫切想看看现在的北大荒有什么变化,教会我们生活的乡亲们现在咋样?将近十年的北大荒生活,在我们每个知青身上都留下挥之不去的印记,酸甜苦辣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所以我们留恋那一段时光,留恋那黑土地,留恋那纯朴的村民。

811,我们乘上去逊河公社的大巴,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笑容,我知道他们的心已随大巴的车轮一起向逊河滚动,快点、快点、再快点吧。我已按捺不住我那颗快跳出胸膛的心。呵!不知谁喊出:我看见粮库了。哦,逊河的粮库,每个知青都熟悉的地方。那是每年秋收后都要交公粮的地方,农村人养育着城市人。不管今年收成如何,总要先完成国家下达的收购指标,然后才能按人口分配你下一年的粮食数额。有时粮库忙不过来,会向生产队借一些人手帮忙。我也去帮忙过,也曾做过有一天成为粮库的工人,不再风里来雨里去的靠天吃饭,每月有固定工资的美梦。

2014年08月04日 - 逊克知青 - 逊克知青的博客

2014年08月04日 - 逊克知青 - 逊克知青的博客

看见粮库了,每个人都欢呼雀跃!逊河公社就在眼前了。我们曾在梦里无数次想象着和老乡见面的情景,现在马上要实现了,心砰砰地跳着,不知如何开口。大巴停在逊河街上,我们一下车老乡就围了上来,想象的情景未兑现,怎么他们那么苍老,有点陌生。老乡也认不出我们,互相愣怔了几秒,马上记忆的影像和现实重迭,拥抱、握手,互相打招呼,回来了,曾经的一幕幕全都回来了,阔别了28年的我们又回到这片养育我们成长、为此付出我们青春热血的地方。

天是蓝的、云是白的,人是热血沸腾的。时间就在这一刻停止,离别就好像在昨天,今天我们就又相聚在逊河,村里的老乡大部分都早早地等候在街上来迎接我们。激动的心情难以用文字叙述,我们被以前的支书领着上他们家,用西瓜招待我们。记得那时我们宁家的西瓜是有名的,咬一口甜甜的、沙沙的。据说是我们宁家的土质好,适宜种西瓜,特别是大热天来一块西瓜,马上沁入心肺,解暑消渴。当时我们知青最喜欢干的农活就是摘西瓜,这样可以不花钱在地里吃个够。今天这西瓜怎么一点也不好吃,老乡解释说,我们宁家已并入逊河大队了也不种西瓜了。我们有点失望,特意选在8月份来宁家,就是还想品尝第二故乡的西瓜,现在不可能了。

中午饭开得比较晚,原来付村长为了招待我们特意在当天买了一只活杀羊为我们接风。值得一提的是付村长他原先不是我们宁家的老乡,也没有和我们共同劳动过。在此之前我们也不认识,但他热情好客,在逊河的那些天他和乡亲们一起始终待我们如亲人,并为我们提供各种方便。饭桌上,大家仿佛又回到了青年时代,男青年们和当地老乡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再现当年的豪爽。碰杯,祝乡亲们身体健康!碰杯,祝我们第二故乡发展兴旺!碰杯,祝我们和乡亲们永远是一家!当然,照相是必须的。我们和老乡留了很多影,唠不完的磕,看不够的人,散不了的酒席。这顿饭一直吃到晚上。

到逊河的第二天,我们就乘着村长为我们安排的小四轮回我们的宁家了,一路上我们感到去屯子的路修得很宽阔,不像我们在的时候坑坑洼洼的,以前我们在夏天想去逊河街必要撑船渡河的王家管子,已建立了渡桥。小四轮突突就开过去了,我们感到了变化。家家都有小四轮,不见了马车的踪影,农村机械化替代了马和牛。再也不是马耕地、马拉车的时代了。来到我们曾经住过八年的村庄,亲切、熟悉的感觉油然而生,我们懵懂的青春时代就在这里度过的,这块土地给我们快乐,给我们痛苦,给予我们磨难,给予我们幸福。在我们人生经历中有它浓墨重彩的一笔。

2014年08月04日 - 逊克知青 - 逊克知青的博客

2014年08月04日 - 逊克知青 - 逊克知青的博客

我们的宁家呵,我们来了,来看你了,路还是这样的路,窄窄的,高低不平的,路的两旁都是野草,咋还不如我们在时的路面呢?原来村里大部分村民已搬走了,大队也没了,和公社的大队合并改叫村了,公社也叫镇了。留下的都是些不愿搬的,所以没啥变化,反觉得好像更荒凉些了。

但老乡待我们却是热情有加的,他们特意一早到镇里买鱼,买肉,我们人多,还有搬出去的村民也赶回村来陪我们(这里要说一下,我们在哈尔滨换火车时有我们队的当地知青张玉芝接我们并和我们一同回宁家。有我们上海知青在黑河工作的杨兴龙也请假回逊河等着我们,还有搬到逊克县居住的高照祥,也扔下工作在逊河等着我们。还有已搬到逊河街的村民都陪着我们回宁家了。再加上在宁家的人一共办了四桌,那些做饭炒菜宴请我们的大姐们还没上桌。)宁家的老乡们在屋子旁用苫布搭了一个大棚,招待我们和搬走的老乡。他们虽然不富裕,但好客,待我们真心实意。这就是纯朴的农民,我们真的感谢他们。

饭后我们去看了曾经的马号,我们的食堂,我们的宿舍。当然现在已不复存在了,只是旧地重游,圆我们一个心愿而已。走访了老乡的家,听着许多已故乡亲的故事,让我们感到无比的惋惜,当年如郭铁民、苏延有、苏老大、苏二娘许许多多待我们如亲人的乡亲都已再也看不着了,如果我们再晚来几年,还会有更多的遗憾。我们庆幸终于来了。摘着老乡地里的西红柿、黄瓜满嘴吃得香香的。我们又去了我们汗流得最多的那块九垧地,走在当年走过的小路上,看着这30来年没变化的路,还是这样的一个弯,还是这样一个洼地积着水。记得当年这片洼地积了过小腿的水,我们女青年不愿脱鞋过去,是老乡郭铁民背着我们一个个过去的,现在洼地还是当年样,背我们的亲人却看不见了。真是青山依旧在,故人不复见。一晃我们半辈子人生匆匆过去了。

第三天我们要去双河大队瞻仰金训华烈士墓。由于宁家双河只隔着一条沾河,为了让我们节省时间少走路,我们的老支书亲自划着渡船把我们送上岸(这里要说一下我们宁家的知青周大龙娶了双河的媳妇,也早已返城回上海了,这次比我们早几天回她媳妇的老家双河,前两天也和我们一起和老乡相聚)。周大龙让他的大舅哥开着小四轮来接我们,我们在他家吃了午饭就去了金训华的墓地。我们在金训华墓前沉思着:金训华为抢救国家物质而牺牲,他的年轻的生命永远地献给了黑土地。比比烈士,看看我们。我们还有什么好抱怨的呢?苦也好甜也罢,一切都过去了。我们要珍惜眼前的一切,就是要好好地活在当下,做一些自己喜欢做的,值得做的事就可以了。

回队访老乡,看一看曾经养育我们的黑土地,三天的时间很快过去了,走时我们在逊河街上饭店摆了五桌,叫上队里所有能来的老乡就算是告别宴。走的时候又有多么不舍,大家抱在一起哭啊,拉着手舍不得松开,这场面比接我们时还要感人,这就是情,是我们和乡亲们永远也断不了的深情厚谊!我们好想再多待几天,无奈,我们还要去逊克、黑河探访,那里也有我们的老乡亲人。再见了逊河!再见了逊河的父老乡亲!有机会我们会再来,我们无法割舍的黑土地,这辈子我们的命运里永远有你的存在!

             作者为原逊河公社宁家大队上海知青

 

              ————引自宁家知青的博客

  评论这张
 
阅读(200)| 评论(0)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