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逊克知青的博客

回忆过去、过好当下、交流信息、增进友谊

 
 
 

日志

 
 
关于我

上世纪的那场上山下乡大潮,将我们从黄浦江畔推到了黑龙江边。从此散乱分布在逊克9个公社和极少部分县直属企业中的4986名上海知青,开始了一段难忘的人生旅程。四十多年来,我们同中国所有的知青一样,经历了下乡——返城——退休的时空跨越。如今,已入花甲之年的我们,渐次进入或即将开始进入一段新的人生里程。我们将借助博客这一载体,客观回顾当年知青经历,真实反映后知青时代的精神文化生活,交流旅游养生等方面信息,努力打造逊克知青的交流平台和精神家园。

《松树沟的青春记忆》出版追忆  

2014-10-10 13:36:46|  分类: 文化园地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松树沟的青春记忆》出版追忆 - 逊克知青 - 逊克知青的博客

《松树沟的青春记忆》出版追忆 - 逊克知青 - 逊克知青的博客

《松树沟的青春记忆》出版追忆 - 逊克知青 - 逊克知青的博客

《松树沟的青春记忆》出版追忆 - 逊克知青 - 逊克知青的博客

《松树沟的青春记忆》出版追忆 - 逊克知青 - 逊克知青的博客

《松树沟的青春记忆》出版追忆 - 逊克知青 - 逊克知青的博客

 

《松树沟的青春记忆》出版追忆

刘年娣

19691111是个普通的日子,1970320也是一个普通的日子,1970414还是一个普通的日子,上海知青三批人员在这三个不同年月的日子来到了同一个地方——五三大队插队落户。五三大队为53年农村建立合作社而得名,后属松树沟公社,位于黑龙江省逊克县境内。

下乡那年我们方才十六、七岁,多为53年出生,与五三建社同年。因此在外界很陌生的五三,当初对于我们来说似乎有一种莫名的缘分。然而,这缘分却让我们沉重地演绎了知青十年插队的风雨历程。苦痛很难忘,青春花难开,情感的风流面对着现实统统化为失落的梦,留在了五三,留在了那片绿野黑土地上。

一个江南盛夏的季节,那是20057月,带着牵挂,带着兴奋,我们踏上了寻梦之旅。35年后又走进了松树沟,重新踏上了五三土地。那热烈的场面,情感的交融,让我们这些当年备经苦难辛酸的知青们,激动得难以自抑,盈眶的热泪在乡亲们的声声呼唤中尽情地流淌。此情此景,很难忘怀。

故乡之行,我们穿河套、越南山;故乡之行,引起了知青们对五三那些人那些事更多的回忆和热议,于是就有了且说故乡事,且说故乡情的念头,于是也就萌发了撰写知青纪念册的一个想法。插队四十周年知青聚会时,编撰纪念册的设想得到了知青的热捧,征集文稿由此拉开了序幕。

插兄插妹、插队干部、五三乡亲以亲身经历和纪实手法亲自执笔撰写的回忆文章计123篇,分别入编“风雨篇、霞光篇、日月篇”三大篇章,入编史料图片400余幅,全书约25万字。

这本自编自写的文集全方位真实再现了五三知青的插队岁月和历程,也是知青通过续写当年故事、以体现或延续那段不了情的一种很好表现方式。文集的问世,不仅留给时代一些印记,也留给我们自己一些念想。

愿将此书——《松树沟的青春记忆》

献给同时代的知青们——

因为,那是一篇铭刻知青心底的青春印记,

因为,那是知青人生无以磨灭的历史一页。

 

  ————引自凤凰网五三知青网站

 

  评论这张
 
阅读(165)| 评论(0)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