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逊克知青的博客

回忆过去、过好当下、交流信息、增进友谊

 
 
 

日志

 
 
关于我

上世纪的那场上山下乡大潮,将我们从黄浦江畔推到了黑龙江边。从此散乱分布在逊克9个公社和极少部分县直属企业中的4986名上海知青,开始了一段难忘的人生旅程。四十多年来,我们同中国所有的知青一样,经历了下乡——返城——退休的时空跨越。如今,已入花甲之年的我们,渐次进入或即将开始进入一段新的人生里程。我们将借助博客这一载体,客观回顾当年知青经历,真实反映后知青时代的精神文化生活,交流旅游养生等方面信息,努力打造逊克知青的交流平台和精神家园。

喝酒吟诗赏月亮  

2015-02-15 12:27:59|  分类: 逊克往事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喝酒吟诗赏月亮 - 逊克知青 - 逊克知青的博客

 

喝酒吟诗赏月亮

——在北大荒的日子里之三

李重民

当知青那会儿,干活是非常辛苦的,除了下大田的活儿之外,造房子、去深山老林里伐木、扛大木,就如《闯关东》里山场子那样的活,我们都干过,还修筑国防公路、排哑炮、森林扑火等,屡次与死亡擦肩而过。用市西中学知青胡纯钢的话来说:那十年,把一辈子的苦都吃尽了。不过,我们生产队里的文化氛围还是很浓的。可以说,对我们队里的很多知青来说,那十年是一个看书最多的时期。喜欢看书的知青看了大量的世界文学名著,甚至包括科学类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哲学类《唯物辩证法》都看了。到后来没书看了,有的知青甚至凭着兴趣爱好自学起数学、物理来。这样的文化氛围,主要得益于我们队里知青的构成。
  我们队里有知青一百四十多人。其中约三分之一强来自上海的卢湾区,大多居住在淮海路的两边;约三分之二弱全部来自市西中学,他们居住在静安寺百乐门一带,都是些才子;有十多个来自上海杨浦区的同一所学校,全部都是本份忠厚之人。因此,我们队里的知青都非常团结、正气。大家在上海过年后回队里时,总会有人带着书去,卢湾区带的书较少,最大量的是市西中学的知青带去的。这些书在那个时代一律被称为禁书,那些知识家庭的人为了避祸,把该扔的东西都偷偷地扔了,最后剩下来舍不得扔掉的,都是一些好书。知青会瞒着家人把书偷出来,塞进行李里,带到生产队后就在知青中传阅,一直传到书破烂、找不见为止。记得刚到农村时生产队里没有电灯,章关星白天无论多么累,睡觉前都会靠着油灯看会儿书,甚至实在没书看了就看我们当作手纸用的《红旗》杂志。
  平时干活收工后知青们总会聚在一起玩一会儿,我的围棋等玩趣都是那时学会的,还听会儿莫斯科的广播,那是公开收听的,说我们插队知青是个世外桃源,就是这个意思。我们在大田里干活休息时,知青们大家聚在一起休息,很少有人会混到老乡堆里去,老乡也极少会挤到我们知青堆里来。

市西中学的那些知青可真的都是些才子。在食堂里买饭,卖到一半时馒头没了,在等着蒸出来,在窗口外排队排在后面的知青大声嚷嚷着问前面队伍怎么不动了,排在窗口处的知青会信口窜改一句唐诗劳碌半天空皮骨,排在后面的知青心领神会,顺口接出它的下半句信有人间行路难,然后大家一阵嘻笑。如此戏谑性的场面经常出现。

那年八月半过中秋节,食堂里照例杀猪。晚饭以后,知青们心血来潮突发奇想,喝酒吟诗赏月亮。我们将食堂里的桌子全都搬到宿舍前的空地上,将吉它、手风琴、洋琴等知青带来的乐器全都搬了出来,还将锅盖、脸盆等家什当作锣或鼓权作打击乐器。明月当空对酒当歌,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大家喝着酒唱歌吟诗,作几句歪诗,或而唱着同志们,勇敢地前进之类激昂的歌,或而哼着可爱的家故乡的亲人等忧伤的歌。歌声和琴声在晚上幽静而空旷的原野里可以传得很远很远。我们一直闹到深夜,早已睡下的老乡们不知道出了什么事,纷纷爬起身走出家门,在院子里隔着篱笆墙探出脸来朝我们张望着。看到我们时而激奋时而悲伤的样子,他们无论如何也弄不明白我们知青在那里发什么神经。第二天在大地里干活时,有老乡压低着声音小心翼翼地问知青:你们昨天晚上在干什么?知青见老乡神秘兮兮的,便故意四下里打量一下,凑过脸去,很诡秘地告诉他:我们在,看月亮。老乡一怔,愣了半晌,不无失望地嘀咕了一句:这月亮有什么好看的!(李重民) 

本文刊于《黑土地》杂志20096月号《沂州虎屯知青缘(二)》

  

照片说明

博主(左)和章关星(右),拍摄地点在沂州大队山坡下的草甸子里,后面的背景是一个已经被废弃而散了架的牛棚。在我们知青去之前,那个草甸子是我们生产队里散放牛的地方。那片草甸子一直延伸到黑龙江边。照片里我们的打扮,在当时的知青里大概还是很少见的,很有点牛仔的味道。我给这张照片起名为“兴安岭的牛仔”。可见那时我们毕竟年轻,虽然干活很辛苦,却仍不忘记抓紧时间玩一把。这照片也是我们自己冲印的,背景有些黑了,但这样反而更有些味道,能够衬托出那个时代的沉重和黑暗。本来想找一张更适合这篇博文内容的照片配上来,但没有找到,所以就只好用这张了。

 

  评论这张
 
阅读(267)| 评论(2)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