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迎来“上山下乡”45周年纪念日之际,我们将手头现存的这些集体照整理、编辑出来的目的,就是为了保留那些无法复制的年瞬间,激发各自值得珍惜的情感,延续内心无比骄傲的记忆。尽管我们的面容被任性的太阳无情地划过并刻上了大自然共享的轮,尽管我们都已逐渐告别初时的天真和稚嫩。但成熟有加,
很可惜,在那个年代拍张照片是多么不容易,始终也没留下一张完整的复兴知青当农民时的全家福。返城后,各自忙于就业、安家,同学们很少相聚。直到2005年暨下乡35周年时,大家才相约对第二故乡进行了首次回访,虽然不是全部人员,但却是史上人数最多的一次集体活动。自此,大家定下一条规矩,不仅要过好自己小家庭的日子,还要过好知青大家庭的集体生活。每年都要相聚几次,尤其是下乡纪念日必须有集体生活,并且要拍照留念。
更值得庆幸的是,2011年我们有了《复兴知青》博客,过上了数字时代的生活。不仅活动频率不断增加,而且影像资料也日趋完整,给我们的退休生活增添了更多趣味。
2005年5月1日,我们一行25人利用小长假期间,完成了对第二故乡复兴大队的首次回访。大家与乡亲们相拥喜泣,互相打量,乡亲们老了,而我们也不再是他们记忆中那群稚嫩的姑娘、小伙。
回沪一周后,我们找到了失联多年的张世红,受她之邀,再次会合,拍下了这张具有纪念意义的集体照,因为此后照片中就有两位同学相继离世,还有两位因伤病无法参加集体活动。
2014年3月下乡纪念日合影
桂芳哪里去了?才看到照片上没有她。
遗憾的是今年聚会来的人最少,一些同学因家中有事或身体原因缺席,可贺的是大连的徐桂芳同学回沪赶上了周年庆典,这是很难得的机遇,大家都很开心。时光是无情的也是最真实的,46个春秋悄然过去了,留给我们的是那些生动的、平凡的、越来越让人喜欢回味的记忆。让我们更加珍惜这每年一次的 专题聚会吧。
本文将每年接续下去,直到永远、永远……
(图/雪娣 文/万里)
————引自复兴知青的博客
评论